資訊動態
最新產品
資訊動態
中國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三大節日”。
端午節為何叫“端午”?原來,“端”是“初”的意思,“初五”就是“端午”,按照中國歷法,五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了。
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曾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端午節源自古代的夏至習俗,有的認為是古代長江一帶人們對龍圖騰的崇拜,不過在民間最普遍的說法則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世紀的楚國,他的祖國被敵國攻陷以后,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跳入汩羅江身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以后,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高潔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裝米投入江中祭奠他。后來,竹筒裝米又演變為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時候被稱為“角黍”,它是以葦葉、竹葉等包裹糯米,以線繩捆扎成錐形或枕頭形,蒸煮而食。在端午節前夜,家家都要包制粽子,上鍋蒸煮,以備應節食用。粽子還是互相饋贈的禮品,端午節走親訪友,人們都要互贈自家包的粽子。
端午節食品除了粽子外,中國各地還有一些吃食,比如吃咸鴨蛋、喝雄黃酒,這都是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
- 上一條:
- 下一條:公司名稱變更聲明